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天子最后的爆发 一 (五千字大章,两更合一!)(1 / 2)

“让大王称帝?”

这一下倒是把几个参政阁臣都给镇住了,包括胡昭,他们的眼神都非常诧异的看着蔡邕。

半响之后,胡昭才回过神。

他的目光静静的看着蔡邕,想要猜测一下蔡邕的意思,其实这话从蔡邕口里面说出来,他还是比较惊讶的,也有点难接受。

毕竟蔡邕昔日的立场,他是知道的。

不过蔡邕既然说出这话,代表他已经放下了,这倒是对明国是一件好事,正所谓家有一宝如有一老,蔡邕的存在,能捡拾他们的不足。

他咬咬牙,问:“蔡参政,虽汉室名存实亡,可是如果大王称帝,等于直接反汉室,四百年的大汉,虽失其实力,却仍有其名,我们当众矢之的,当真合适吗?”

“恐怕也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更加合适了!”

蔡邕微微一笑,才风轻云淡的解析道:“如今我明军征战天下,敌人皆为大汉诸侯,曹操讨伐吾等,亦借助汉室之名,其实明国无疑已经和汉室翻脸了,天下人都有目共睹,这时候我们选择脱离汉室,也说得过去,而且这一战我们还大获全胜,以一己之力压服四大诸侯,此乃声威,天下可镇服!”

他的眼眸眯着来,浑浊的眸子之中多了一抹清澈,脑海之中想起来了那天晚上亲眼看到的火树银花不夜天。

从来没有看过这么璀璨的夜晚,即使他自己也差点认为是一场神迹将领,天降使命了。

即使后来知道,那不过只是牧景那小兔崽子的手段而已,可即使如此,心中还是被震撼,甚至比所谓的神迹降临更加的震撼。

若是天意,无非就是天命如此,可人为的,那就更加恐怖,他能创造天意,必所谓的天意降临,更加有用。

“关键还有一点!”

蔡邕顿了顿,才轻声的补充说道:“四百年大汉,的确根深蒂固,天下百姓只认大汉,不认所谓诸侯之名,任何一方诸侯,一旦称帝,逆汉而行,就是众矢之的,必遭天下讨伐,可我们明国,却又是不一样了,如今天下诸侯,都被我们打的元气大伤,他们没有成为众矢之的的实力,唯我明国可武镇天下乾坤,即使大王称帝,推翻汉室,谁还有兵力讨伐我们,相对我们明国而言,恐怕这个时机是最好的,过了这个时机,日后若是称帝,少不了又是一场讨伐!”

称帝,如果放在平时,必然会遭到强烈反对,兴兵讨伐,在所不惜,当初袁术有四世三公袁氏一族的名义背书,都逃不过这命运。

可如今的时机却刚刚好。

刚刚经历了一场血色大战,接下来天下诸侯只能休养生息,没有那个诸侯胆敢在这时候挑衅明国。

这样牧景称帝,就简单多了,别说他们承认不承认,最少一点,他们不敢动,给了足够时间明国把帝国从汉室的影响之中分离出来。

“蔡参政所言甚是!”

胡昭听着蔡邕的话,面容这时候也开始一点一点的舒展开来了,眼眸越发的炙热起来了,看似没有希望,却最大的希望就是这时候了。

他本身就是才思敏捷之辈,不然也不会成为明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执,如今被蔡邕这么一提醒,心中也迅速的明白过来了。

时机。

这就是最好的时机,他们都没有抓住。

但是蔡邕抓住了。

这姜还是老的辣。

“正如蔡参政所言,如今时机刚刚好,大王称帝乃是势在必行,宜早不宜迟!”胡昭幽幽的说道:“这时候也应该是我们明国民心最强的时候,是百姓最容易接受我们脱离汉室的时候,立大明皇朝,定天下江山,终有一统之日!”

“既然这样,那我们大干一场!”

刘劲和秦颂也对视了一眼,眼中都有的炙热的火光在闪烁。

明国只是大汉朝的明国。

但是大明朝,那就是一个新的朝廷。

他们都将会是从龙之臣。

光宗耀祖,青史留名。

谁不愿意啊。

热血之后胡昭迅速冷静下来了,神色也越发的平静,但是心中的潮水却没办法平复,依旧的激荡,他淡然的开口:“传昭明密令,命参政阁臣必须尽快归来!”

“嗯!”

秦颂点头:“我这就去给他们下密信!”

在外的参政大臣,还有两个,一个戏志才,一个是黄忠。

“让黄忠护送大王先归来,大王不在,我们做的太多,反而是祸患,虽吾等皆为明国着想,可君臣尊卑还是要顾忌的!”

蔡邕提醒的说道。

称帝的主角是牧景。

他们在背后策划这么多,虽说为明国好,为牧景好,但是谁知道牧景自己是怎么想,自古以来君王都是猜忌心很强的。

虽然现在的牧景乃是明主之相,可谁能知道他日后会不会有猜忌,一旦有一丢丢的火星,都能把他们给全部燃烧了。

昔日秦失其鹿,群雄逐鹿天下,刘邦能夺取江山,也是麾下人才辈出,可建立江山之后,却被一一的清算。

这里面自有刘邦的凉薄性情的成分,也有几分是身在其位而不得为了巩固江山而迫不得已举起屠刀的无奈。

但是不能说那些大臣就没错,就韩信的骄横,以功臣自诩,手握大军,更是正值壮年,而刘邦去已经苍老。

刘邦不杀他,难道留着他颠覆的大汉江山。

屠戮功臣的事情,其实一巴掌拍不响,君有为君者的顾忌,但是臣下也得要恪守一条底线,不然早晚会惹祸。

“蔡参政说的对!”

胡昭心中一突,顿时感觉自己有些得意忘形了,感觉端正态度起来了,而且心中对蔡邕有几分肃然起敬,这历经数朝朝堂的大贤能,果然比他们更加的谨慎和老练,他低沉的道:“是我们太急躁了,封禅称帝,乃是何等之大事,虽吾等有心,可也要大王允之,方可行此大事!”

“那就先密函告之黄忠,命神卫军立刻护送大王返回渝都,只要大王返回渝都,一切都好商量了!”秦颂也有些的心突突了,昭明阁是牧景设立了,没错,是把权力赋予给他们的,可他们若是不识趣,牧景要把权力拿回去,也不过只是一句话的事情,这时候他们这些手握明国大权的参政阁臣们,可不能太飘了。

刘劲闻言去,却有些担心:“不过战场上才平息下来了,这时候大王归来,会不会让人感觉我们前线已经空虚,再起战端呢?”

按照平时,这时候应该先稳定战场,重新建立边境防线,然后在班师回朝。

“前线大将无数,战场的事情可以交给其他人去处理,这一仗打到这个地步,已经差不多了,除非我们率军北上,杀入中原,不然他们不敢在这时候在挑起战端!”

胡昭摇摇头:“这时候边境线反而稳如泰山,若是凡事都要大王亲力亲为,要他们这些人有何用!”

众人想了想,倒是也认可,牧景善于放权,也造成明国文武大臣很有效率的执行力,不会顾忌太多。

“那就让大王先速速返回,黄忠和神卫军亲自护送,昭明阁给黄忠死命令,黄忠向来执拗,而且乃是大王身边的最信任的大将,有他出手,大王即使不愿意,也无可奈何!”

胡昭主意已定:“当然,我们这边也要提前做点准备!”

他看着蔡邕:“蔡参政,你在士林威望高,不如你亲自出面,让一些在野之大儒,以个人上奏,为大王封禅,而助大声势!”

“老夫试一下!”

蔡邕苦笑:“咱们这大王,对儒家向来不善,哪怕现在民心所向,也有不少读书人拥簇,但是在士林之中,他是名誉扫地,能有多少大儒愿意出面上奏,老夫可不敢保证!”

牧景贼子出身,在士林之中,本来就是一个缺陷,这些年来,又对儒家怼的差点没有生存空间,世家门阀更是别他打压的喘不过气来了。

他抬举墨学,发展医学,为商道背书,反正就是对儒家不太友好,这也让很多在野的儒家大儒对他恨得牙痒痒的。

胡昭也不强求,他只要一个点火索而已,又不是让士林造势,造势的事情,他们就能做到了:“衡父,让忠林先放下手上的活,调动全国上下所有的报纸渠道,把这声势给躁起来,先试一下百姓的态度!”

当初牧景在雒阳就开始办报纸报刊,来到西南,更是把这种掌控舆论的神器发挥的更好了,明国各州各城池大大小小都有不少的报纸流通,这是明国朝廷掌控舆论的最大利器。

“好!”

秦颂点头。

忠林是鲍苏的字,鲍忠林和自己一样,都是明国元老级别的大臣,但是自己顺利入阁,而鲍苏却迟迟未能入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