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036章.除夕夜(二).(1 / 2)

这天晚上,德庆皇帝在赵颖儿寝宫的所作所为,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后宫。

收到消息之后,宫中众人的反应各有不同,有些人忧心忡忡、有些人幸灾乐祸、还有些人则是心中羡慕着张招娣的“幸运”。

不过,宫中太监们并无太多想法,他们依附皇权而生,德庆皇帝的举动再是如何出格,他们也都是视而不见、极力配合,只要德庆皇帝开心就好。

实际上,就在德庆皇帝在赵颖儿寝宫胡搞乱搞之际,宫中的一众大太监也正是相聚一堂、摆宴庆贺除夕。

宫中太监们也是人,除夕之夜伺候着皇帝与妃嫔们结束了宫宴之后,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除夕夜宴。

内廷十二监衙门,平日里也是冲突不断、争权夺势,其中又要以司礼监与御马监的矛盾最为显著,这两个衙门分掌武之事,可谓是权高位重,前些年一直是司礼监压制着御马监,但近段时间因为司礼监办事不利的缘故逐渐失了圣眷,御马监又在陕甘三边与河套地区收获了一些功绩,双方的势力影响倒是逐渐出现了平衡。

但每年的除夕之夜,这些内廷衙门的大太监们都会暂时放下矛盾,相聚在一起喝酒吃宴,哪怕是心里再是如何不爽对方,在这场酒宴上也不会表现出来。

这是因为,每年主持这场除夕酒宴之人,乃是内书堂总管刘清!

明朝太监自从拥有了参政之权以后,宫内就设下了内书堂,专门用以教导太监们读书识字,而刘清掌管内书堂已是长达二十余年,内廷之中那些举足轻重的大太监,说起来都是出身于内书堂,也都是刘清的学生。

所以,刘清在内廷的威望之高、资历之深、人脉之广,自然是无人可比,任谁都要卖给刘清几分面子,。

每年的除夕之夜,刘清都会摆下几桌酒宴,用以招待宫中的大太监们,这般做法既是为了维持自己的影响力,也是为了化解内廷矛盾、团结十二监衙门,众位大太监这个时候也不敢轻易造次,总会维持着表面上的和睦与团结。

而今年的除夕宴,较之往年却又有一些不同,因为德庆皇帝的数次整顿与清洗,有好几位大太监都受了牵连,最终也皆是惨死于杖毙,所以今年的除夕宴就少了许多熟悉面孔,但也多了好些个新面孔。

这些新人能被刘清召来参加这场除夕宴,就代表着他们已经迈入了内廷上层,这个时候自然是充满了得意与兴奋之意。

而在诸多新面孔之中,又要以两个人最为耀眼,分别是刚刚返回京城的陕甘督军李如安、以及新任的东厂秉笔太监孙贺。

在内廷众多太监之中,如今就要以他们二人风头最盛,也最得德庆皇帝的信任,尤其是他们二人的年轻都不大,可谓是内廷十二监的新生代领军人物。

刘清也很看好他们二人,认为李如安与孙贺乃是内廷十二监的未来希望,就刻意把他们招到与自己同席而坐、亲切交谈。

坐在刘清身边的几位大太监,分别是司礼监掌印吴信泉、御马监提督徐盛、东厂厂督孔镇、西厂厂督吴忻彦、德庆皇帝身边的长随太监张德、内承运库总管太监孙忠等人,皆是内廷之中举足轻重的大人物,李如安与孙贺如今能与他们同席而坐,就代表着他们二人已经迈入了内廷上层的核心圈子。

酒宴开场之后,众位大太监的话题也是围绕着这两位新人展开的。

孙贺同样是刘清的学生,两人之间的关系也较为熟悉,所以刘清与孙贺稍稍聊了几句之后,很快就把注意力转向了李如安。

说起来,在众位大太监之中,也唯有李如安不是出身于内书堂,所以刘清心中对于李如安也就有些排斥,并不希望这种“外人”占据内廷高位,但李如安的崛起速度太快了,加入内廷还不到一年时间就成为了御马监提督徐盛的心腹,随后又在陕甘三边与河套地区跟随朝廷大军立下了卓著功绩,已是再无可能压制,只能是尽可能的拉拢。

所以,与李如安交谈之际,刘清也就刻意的展现了一些亲近之意。

“如安你入宫之后的所作所为,咱家已经听徐盛详细讲过了,你这段时间在边疆战场的表现,咱家也是尽数看在眼里,堪称是内廷之表率,咱家甚为欣赏!

近年以来,内廷数次的办事不力,也就逐渐失去了圣眷,遭到陛下多次的整顿与清洗,咱家的往日门生也是损失惨重,幸好还有如安你这样的英才有所建树,总算是让内廷挽回了些许颜面唉,也是咱家教授无方,昔日的门人学生大都是流于庸碌,还要让如安你这样并非内书堂出身的人出面为内廷争光,每当是想起这般情况,咱家就觉得愧对于陛下啊”

说话之际,刘清的一张老脸上满是失落之态。

李如安的心思玲珑剔透,听到刘清的这般表态,又哪里还不明白刘清的暗示?

于是,李如安连忙是表态道:“众所周知,内廷之中的所有宦官,唯有经过内书堂的传授才可以独当一面、委以重任,晚辈又岂能例外?虽说晚辈并没有真正在内书堂学习过,但晚辈一直都跟在徐督身边,能有今日成就也全是因为自己曾是深受徐督的言传身教,而徐督则是刘总管的学生,这样说起来,晚辈就是刘总管您的徒孙啊,也能算是内书堂的出身,所以刘总管您大可不必见外!”

听到李如安的这般表态,徐盛也是面现得意,只觉得李如安得势之后也依然是忠于自己、忠于御马监,也就跟着表态道:“是啊,刘总管您老人家可千万不要多想!李如安绝不是外人,我就是按照您当年教导我的手段来教导他的!所以,他就是您老人家的徒子徒孙,若是您老人家还觉得不够,李如安他如今已经返回了京城,也会一直留在宫中,就让他今后多往内书堂走动几次、补几堂课也就是了,您到时候也帮我再好生教导他一下。”

刘清面色稍缓,点头道:“既然如此,那我就认了如安当学生吧,从今往后,如安你也就是自己人了,咱们内廷中人都是可怜之辈,不仅是从前出身疾苦,如今也是朝不保夕,最是需要团结一致才行。”

就这样,只是几句话的功夫,李如安已是寻到了“师门”、成为了内廷的正统出身,他的诸般功绩也就有了刘清的一份功劳。

接下来,刘清又刻意关心了李如安的家世出身,态度间的亲近之意也多了几分真诚,只是言语之间不乏试探之意。

而李如安对于这般情况也是早有准备,回应之际也是滴水不漏,表现出了一种有野心但无根基的寻常太监形象。

随后,刘清很快就谈到了正题,开口问道:“你返回京城之后,可是已经拜见过陛下了?”

李如安连忙点头道:“晚辈返回京城之后,就第一时间向陛下复命了,也向陛下他详细讲诉了陕甘三边与河套地区这段时间的战事经过,陛下他很是满意,还赏赐了我一笔金银。”

刘清又问道:“你卸任了陕甘督军之后,陛下他对你可有什么新安排?”

李如安又答道:“陛下并没有详细安排,只是让我年后前往御书房办事。”

刘清点了点头,一张老脸上满是谆谆教诲之意,好似是全心全意为李如安谋划着未来前途,缓缓说道:“前段时间,御书房泄露了陛下的消息,所有相关太监都被陛下杖毙了,御书房掌事太监的位置也一直空悬着,依咱家看来,这个位置就是陛下他刻意为你留着的!

现如今,陛下他命你前往御书房做事,倒也印证了咱家的猜测,等你在御书房学习一段时间,被陛下亲自考察过之后,这御书房掌事太监的位置很快就会落入你的手里